選擇語言
close

文章出處/飛特立全球服務護理師 郭大維

 

「痛風」是一種極度疼痛的關節炎,發作時不但連碰都不能碰,甚至連風吹過去都會更加疼痛難耐,因而得名。主因是體內的普林代謝異常,導致高尿酸血症,而使尿酸鹽晶體沉積於關節內,產生嚴重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最常發生在足部。 

尿酸是體內細胞核酸—普林的代謝最後產物,其中80%來自體內胺基酸或核酸分解而來,20%為含普林或合蛋白食物代謝而來。體內普林經由肝臟代謝形成尿酸,最後由腎臟將尿酸隨尿液排出體外。當體內尿酸生成量和排泄量不平衡時,血中尿酸濃度高於一定數值後,稱為高尿酸血症。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血症不等於痛風,但高尿酸血症則容易引起痛風、泌尿道結石及尿酸性腎病變等。

痛風最常引發的關節部位有:腳大拇指、腳踝、膝蓋、手指、手腕或手肘。痛風發作的病程可分成三期:急性痛風期,在單一關節上發生紅腫熱痛的症狀,在午夜或清晨發作,可持續數天或幾周;不發作間歇期,急性期緩解後,會隔一段時間才復發;痛風石關節炎,痛風結晶累積在關節、泌尿道、肌腱或骨頭等,形成痛風石,可能進一步侵蝕骨頭及導致關節變形。 

一般常見的痛風及高尿酸血症高危險群有:遺傳基因(病史)、肥胖、營養失調、腎功能不全、酗酒、使用利尿劑、不當節食、暴飲暴食、高血壓、年長族群(高於40歲)、男性等。 

痛風雖然不完全是飲食造成,但卻息息相關,如同古代認為痛風是一種富貴病,有其道理。因此,痛風患者平時要避免酒精類及高糖類的食物、適當減重及維持正常腰圍、適當運動、補充足夠的水分及正常的生活作息,避免體內高尿酸而引起痛風。飲食的控制,在近代研究發現,已從早期的低普林飲食法改為低熱量飲食法,更能有效控制痛風患者達到飲食控制尿酸的效果。當急性痛風發作時,可分為緩解症狀及血中尿酸控制,醫師會透過藥物治療來減緩發炎症狀並透過藥物來降低體內尿酸的濃度。 

隨著時代的進步,痛風已從富貴病轉成文明病,除患者量增加外,年齡也逐漸下降,為防止骨骼關節受損破壞變形及其他併發症的產生,適當的預防與治療才能避免不可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