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close

文章出處/仁康醫院胸腔內科 朱建民醫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近二十年來全人類的癌症死亡率增加了319%,其中以肺癌的死亡率增加最為快速。台灣地區也是如此,根據衛生署97年度的統計,肺癌高居男性癌症死亡率的第2名,女性則為第1名。對於肺癌發生的真正原因,目前尚末完全明瞭,但大致上常見的因素有抽煙、空氣污染、肺癌家族史、以及烹調時的油煙污染等。由於肺癌癒後情況差,通常診斷發現時已屆末期,而且病痛的嚴重折磨,往往使病人與家人難忍。因此,民眾應多加強對肺癌的健康認知,才能有效遠離肺癌之害。

肺癌初期通常不會有症狀,因此肺癌的早期診斷相當困難。肺癌症狀不具特異性且變化無常,若有症狀應盡速就醫診斷,千萬別大意。

  1. 持續性咳嗽: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主要是因為長在支氣管內的腫瘤,阻塞空氣的進出或刺激氣管壁而造成。

  2. 咳血:也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由於腫瘤的血管脆弱或癌細胞侵犯血管而引起咳血。

  3. 呼吸困難、胸悶:當支氣管被腫瘤阻塞時,導致肺萎陷,減少了肺活量,造成胸悶、呼吸困難的情形;或可能造成阻塞性肺炎,而出現不明原因發燒、畏寒及痰多等症狀,但和感冒發燒的感覺有極大不同。

  4. 胸痛、呼吸喘:若腫瘤擴展到肋膜,不僅會引起胸痛,也會出現惡性肋膜積水,導致呼吸困難。

  5. 吞嚥困難:若病灶擴散轉移到食道附近的淋巴結,導致食道受到壓迫,會引發吞嚥困難的症狀。

  6. 聲音嘶啞:有時腫瘤壓迫到喉頭的喉返神經,或因癌細胞侵犯或壓迫聲帶時,則可能造成聲帶麻痹,導致聲音嘶啞,但感覺與感冒、咽喉炎等發生的聲音嘶啞不同。

  7. 上腔靜脈症候群:若病灶壓迫到上腔靜脈,會使上半身的靜脈血液返回心臟受阻,造成病人頸部和臉部的腫脹,嚴重者還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腦壓增高、意識不清…等。

  8. 其他:肺癌也會引起全身性症狀,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肌肉或關節酸痛、皮膚神經肌肉異常、肌無力症候群、手指和腳趾末端肥大、男性乳房肥大、睪丸萎縮、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等。或因癌細胞轉移到腦部造成頭痛,轉移到骨頭造成骨頭疼痛等。

肺癌的治療效果,取決於病變發現的早晚,常用的治療方法大約有外科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免疫治療及混合治療等等。

  1. 外科療法:對早期肺癌來說,一般公認手術切除是最有效的療法,術後若發現手術邊緣切除面仍有癌細胞存在或淋巴結有轉移,則須追加放射線治療以減低局部復發率。

  2. 放射線療法(放療、電療):放射治療是局部殺傷癌腫病灶的一種方法。不願接受或不適於手術治療的肺癌病人,應考慮放射治療或抗癌藥物治療以改善症狀和延長壽命。

  3. 化學療法(化療):小細胞型肺癌主要治療方式為化學治療,而非小細胞型肺癌第四期病患以化療為主。抗癌藥物有殺滅癌細胞和抑制癌細胞生長繁殖的作用,可單獨應用於晚期肺癌病患作為姑息緩和治療,以紓緩症狀。其他大多是與手術及放射治療等綜合應用,以防止癌腫轉移、復發,提高長期生存率。

根據國民健康局癌症登記報告的統計顯示,國人男性肺癌的發生率較女性高,主要的年齡層在四十歲到八十歲,因為年齡分佈太廣,要聚焦在某個生命階段來談實在困難。肺癌防治的努力方向,除了應該朝向新藥的研發、落實多科際整合治療的理念、提昇早期肺癌篩檢的精確度之外,最重要的仍然是要全力宣導「抽煙導致肺癌」的觀念,從「預防」著手,努力根除菸害!